近视手术做了之后,视力能达到1.5吗?是不是术后达不到1.5才是良好的?
答案:不是
不同的人群,手术后能达到的视力也是不一样的。1.0(5.0)是标准视力,是并不需要戴眼镜的也能正常用眼的视力。
是否人人术后都可以达到1.5的视力?
近视手术术后能达到的矫正视力取决于每个人术前经过准确验光后得到的理想矫正视力。如果术前验光结果可以达到1.5,那么术后视力可以达到1.5。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矫正视力都可以达到1.5,我们在术前检查中,往往更多的近视者矫正视力在1.0左右。换言之,如果矫正视力在0.8,那么术后的视力一般也会在0.8。不过也不排除个别患者会恢复的特别好,有些近视者术前矫正视力1.0,术后也恢复到了1.2。所以对于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恢复1.5这个问题,答案是不是的。类比的例子可以理解为有的人可以长到180cm,有的人只能长到160cm,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眼睛条件都是不一样的,眼球条件不同,术后视力恢复水平也会有差异。
人眼是通过视网膜来接受外界物体的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视觉中枢系统得到物体形状、远近、颜色等感官效应,形成视觉。其中,视网膜黄斑部的杆、锥细胞感受光的刺激,中部凹(Fovea)的锥细胞(Cone)对颜色和强光比较敏锐。锥细胞大小及间距决定你的视觉分辨力:视力。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分辨物体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大多数人群的视力为1.0,少数人的视力为1.2、1.5。视力之所以有限制,是因为受到了人眼的一些生理与解剖结构的限制。
过往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眼的视锥细胞大小不一,人眼小视角的大小取决于黄斑区中部凹视锥细胞大小及间距,视锥细胞的直径越小,间距越短,获得的视角也比较小,视力也越好。视锥细胞大小的个体差异造成视觉分辨力的差异。简单地说,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右眼或左眼视网膜黄斑区中部凹的视锥细胞大小及排列密集度,决定了理想矫正视力。
人眼的屈光状态、瞳孔大小、高阶像差,检查环境的照明、视力表的亮度与对比度、视力表字母的设计、视力测量时间、年龄、心理因素、先天性弱视、眼科疾病等等,都会影响视力。
并不是看视力表越清晰越好,更重要的是需要要综合个人情况科学地认知术后视力。每个人工作,生活不同,用眼状态也有比较大的差异。针对不同人群的用眼特征,比如近距离用眼较多或是长时间操作电脑手机、伏案工作、读书等等工作,需要近距离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其实,对于矫正视力在1.0或以上的近视者来说,近视手术能够提供比较清晰的视力,平时的工作生活也都没问题。不用再纠结怎么不能达到1.2,1.5的视力;生活中一般0.7的视力可以考驾照,近视手术并不是帮助近视者达到理想的视力,摘镜目的是摆脱眼镜的束缚,更方便的生活和工作,适合自己的摘镜视力才是生活中比较需要的。
文献来源:
转载自爱尔眼科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银川爱尔眼科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预约,我们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