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是一种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且病情多变的病,由于眼底病早期症状通常很难被病人直观发现,所以当病人感觉到视力下降时,病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那么,眼底病究竟是什么?它通常有哪些表现呢?
我们都知道,眼球是一个球形的器官,眼睑和眼表的情况我们通过肉眼观看便能一目了然,但是我们看不见眼角膜、虹膜、晶状体等前半部分组织结构,这些被统称为眼前节,其后的眼部组织结构则被称为眼后节,即为眼底,兰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陈雪艺介绍到。
眼底是由外层的白色巩膜、中间呈棕色的脉络膜和内层的视网膜三层膜构成,其中每一层组织都由动、静脉血管负责供给营养,但一旦内两层膜发生病变,就会导致组织功能瘫痪,诱发血管、视神经、黄斑等病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底病”。
陈雪艺院长表示,眼底病的表现并不明显,通常没有剧烈的疼痛感,也没有眼部红肿等,但是视力会受到影响,如视野变得扭曲不清,看电视轮廓歪、看马路线条变形、或者视野缩小、有暗影等,视野中心会出现黑色模糊、眼前突然出现黑蒙,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也会下降。“所以眼底病经常被很多老年人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视力不好就是正常的,因此延误了疾病的诊断治疗。”
陈雪艺院长介绍,常见的眼底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病变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眼底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视力健康的“致盲杀手”,也是导致视网膜黄斑区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的统称。黄斑病变通常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症状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中心暗点等,可严重影响老年人中心视力,若治疗不及时会持续性进展而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的症状根据脱离部位的不同可以表现为飞蚊症、眼前有闪光感、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若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做眼底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升高,病情发展初期无明显症状,等发现视力下降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经很严重,最后不仅视力丧失,严重时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致剧烈疼痛,严重时可能需要眼球摘除。建议糖尿病患者早期到眼底病专科就诊,定期做全面的眼底检查,如早防早治,大部分患者是可以避免失明的。
陈雪艺院长温馨提示,眼底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且大多数对视功能损害较大,一旦发现自身视力下降迅速、视线歪斜、视野缩小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要误认为是近视度数加深而延误治疗。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