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希望自己捐献眼角膜后,给别人带来光明和希望,让他们可以用这双眼睛去看看咱国家这美丽的景色,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这一段朴实的话语,背后折射的是一位古稀老人为社会做贡献、让他人重见光明的真心真情。“2017年,父亲从兰州晨报上了解到了遗体(角膜)捐献的相关事宜,就有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在了解捐献者的一片眼角膜有可能帮助3-4名病人重获光明后,他便更加坚定了自己捐献角膜的信念。和老伴共同捐出眼角膜和遗体”。面对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库的工作人员,郑老的女儿解释到父亲选择捐献角膜及遗体的原因。
支援大西北后的郑爷爷(化名)和老伴常年定居兰州,二老在生活中性情温和,和家人邻里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今年2月因不小心摔倒至脑梗瘫痪在床,12月28日因病逝世。被命运宣判的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在与病痛较量的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一开始父亲说要把老两口遗体捐献出去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是支持的,并且很尊重父母的行为,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大爱的精神”。在父母的影响下2021年二女儿也在网上填报的捐献信息,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一名志愿者。
最后,按照父亲的遗愿联系到红十字会。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库工作人员和兰州大学遗体接收站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家中,向郑爷爷及家属表达了崇高敬意。在举行简单而庄重的告别仪式后,帮助他完成了角膜捐献以及遗体捐献的心愿。
目前中国约有400万角膜盲症患者,每年新增10万。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角膜捐献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红十字兰州爱尔眼库行政主任金樱表示,角膜移植是角膜盲症患者复明的唯一希望。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角膜捐献的行列中来。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