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视手术只是年轻人专利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屈光分委会副主委、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区总院长在《2022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大数据报告发布仪式上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消除这部分人群的认知误区,去年已初见成效,40岁以上人群手术量有所提升。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所以,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国人对近视手术的认知和接受度。”
据悉,《2022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眼科研究所发布,覆盖中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5个国家的百万名年龄18岁—84岁患者,具有超183万眼的近视手术有效数据。这是爱尔眼科发布的首份覆盖中、欧的百万级近视手术大数据。
近视手术量四年翻一番
国内“40+”人群手术占比3.5%
过去四年,爱尔眼科中、欧近视手术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近视手术量同比2018年增长将近翻一番。
从年龄层面来看,爱尔中国的近视手术人群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为25.5岁,以20-24岁的“学生党”占比最高,超4成,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夏季;爱尔欧洲的近视手术人群趋于职场化,平均年龄为33.3岁,以25-29岁的“上班族”占比最高,达26%,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春秋两季。
王铮教授表示 ,尽管集中在国内一线城市的40岁以上近视手术人群占比远高于其他城市,但过去四年来,该群体在近视手术人群构成中仅占3.5%,与欧洲相差超6倍。
王铮教授解读《白皮书》
近视手术呈多元化发展
ICL适用度数范围广
《白皮书》显示,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仍占多数,特别是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手术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晶体植入术(ICL)等近视手术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中国近视人群的青睐。
相比2018-2020年,2021年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成为中低度(100-600度)人群术式首选;在高度(600-1000度)、超高度(高于1000度)近视人群中,晶体植入术(ICL)成术式主流。
兰州爱尔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屈光中心主任姚慧也表示,同样是在2021年,晶体植入术(ICL)在我国中低度近视人群占比较2018年增长近2倍,四年间,其手术量稳步增长。其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较高,为27.05%;三四线城市则增长较快,复合增长率达57.69%。
姚院强调,每一类近视手术的适用范围和术后优势都各有区别。“没有最好的术式,只有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