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要七老八十的人才会得,我还年轻,不担心这个!”事实真的如此吗?兰州爱尔眼科医院业务院长、青光眼科主任韦萍院长表示,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疑难眼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也绝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会得,而且年轻人青光眼发病率增加趋势明显。
韦院指出,由于眼科知识宣传较少,目前公众对青光眼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青光眼是老年病
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青光眼,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越来越高。
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患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建议上述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误区二:眼压正常就没风险
眼压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眼压的正常值为10~21毫米汞柱。有人觉得眼压没超21毫米汞柱就可高枕无忧,这是错误的!
眼压是眼球的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有很多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之内,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或者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需要及早治疗的。因此,眼压不是青光眼的唯一诊断标准。
另外,影响眼压的因素有很多,早晚眼压不同,坐卧时眼压也不同。测量眼压最理想的是像做24小时心电图那样,对眼压进行连续测量。
误区三:青光眼可以根治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降低眼压、保存视力。使用降眼压滴眼药治疗是首选,还有激光和手术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但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而无法做到治愈,患者需要终生治疗。有些患者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也不去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青光眼发病大多隐蔽、病情发展缓慢,许多患者即使眼压很高,也无胀痛的感觉,特别是手术后或转为慢性期,患者对眼部疼痛会逐渐耐受。因此,绝不能认为没有症状就代表青光眼治好了。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药物的疗效会逐渐减退,手术效果也会降低。再则,患青光眼时间长了,视神经对眼压耐受性会越来越差,需把眼压降至更低。
所以,青光眼病人一定要定期到眼科量眼压、查眼底,必要时行视野检查,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四:患者要尽量少喝水
这是完全错误的,产生这样的认知可能源于两点:
一是青光眼主要是眼压升高导致的眼病,而眼压与房水密切相关,故有患者误以为“房水既然是水,那么少喝水或不喝水就可以控制眼压”;
二是早年间有一种叫“饮水试验”的青光眼辅助诊断,患者通过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诱发眼压升高。由此误导患者认为“少喝水眼压就不会升高”。
其实,与眼压有关的房水不是直接来源于血液里的水,它是眼内特殊组织主动分泌生成的。而且,像“饮水试验”那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适量喝水绝不会引起眼压升高。
看完这些误区,我们再来看看关灯后玩手机会不会得青光眼?
关了灯看电视、玩手机,黑暗环境下瞳孔散大,虹膜向周边堆积,使房角变窄,容易出现眼压升高。长此以往,是会出现青光眼情况。
所以,如果不管是玩手机、看电视还是工作等,都应该将周围光线调至适宜。(关灯后玩手机时间不宜过长,把手机调到夜间模式~)
总之,青光眼目前还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只有正确认识青光眼,做到早发现并终生规范监测与治疗,才能有效延缓视力的损失。
青光眼专科是兰州爱尔眼科医院重点发展科室,由爱尔眼科业务院长、青光眼专科主任韦萍、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徐冰等一批主治医师对各种青光眼疾病进行专业化的临床诊疗。拥有爱尔康微创玻切机、海德堡造影及OCT检查设备、欧堡扫描激光眼底照相、Ellex玻璃体激光消融激光机等青光眼检查设备及手术设备。引流钉植入术、引流阀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等各类抗青光眼内外科综合治疗。
为各类青光眼疾病患者解除痛苦;科室亦能开展各类眼外伤诊治,包括眼内异物取出、眼球破裂清创缝合、外伤性白内障等;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卢弘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葡萄膜炎的诊治,负责葡萄膜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为广大葡萄膜炎患者带来福音。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