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案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但中国老百姓对该疾病危害的认识仍然不足。
对此,我们邀请到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专科主任柯发勇来解决一些患者普遍关心和想了解的问题。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柯发勇主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种眼部并发症,是常见致盲性眼病,被称为“隐形杀手”,因为它总是来的静悄悄。不痛不痒的视网膜病变不会立即引起视力变化,等患者真“有感觉”时,通常已造成了严重的改变: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己会有感觉吗?
柯发勇主任:不一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常缺少自觉症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晚期会预后不良,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防治非常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如何?
柯发勇主任:据中国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据此估计我国约有1.298亿人罹患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4.7%~37.5%,按此估算, 我国糖网患者在3200万~4800万,且随着糖尿病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只是跟血糖有关吗?
柯发勇主任:不是。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除了与高血糖有关外,还跟血脂、血压、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患病时间长短等有关。炎症反应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促进黏附分子表达,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不良嗜好,如吸烟,也会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高血糖纠正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会好吗?
柯发勇主任:取决于具体情况。高血糖只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一个原因,因此需要针对病因综合治疗。另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代谢记忆”,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糖尿病人的眼底检查多久做一次?
柯发勇主任:通常来说,糖尿病患者从确诊起,应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及视力评估。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指出:
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之后应每年随诊,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一旦确诊即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对于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随诊一次。对于妊娠糖尿病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个月开始筛查。
治疗糖网时,总听到医生说“抗VEGF",到底是什么?
柯发勇主任:VEGF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糖尿病患者会因为微循环缺氧及氧化应激程度增加,而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导致活跃的新生血管增生,血管通透性增加。
因此,治疗糖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时抗VEGF药物,可帮助降低视网膜血管渗出性并发症、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减少视力减退的发生。
什么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柯发勇主任: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通过破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阻止新生血管的生成,还可以直接封闭扩张渗漏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瘤,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减轻视网膜及黄斑水肿。许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一直等到发生了严重的增殖性病变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了,才来到医院,增加了玻璃体切割手术难度,影响了治疗预后。
什么是玻璃体切除手术?
柯发勇主任:这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比如发生了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玻璃体黄斑牵引导致的黄斑水肿等。部分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仍可能发生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一系列并发症。
最后,柯发勇主任建议:糖网患者最好定期到眼科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图: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柯发勇主任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